在夏天,出門前上個防曬或隔離霜再出門,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。
但對於寶寶來說,由於皮膚的防禦機制還尚未成熟,
被曬傷的機率可是比成人還高,因此防曬非常重要。
但問題又來了…
「萬一防曬產品的成分太刺激,反而讓孩子出現肌膚問題可該怎麼辦?」
別擔心,本篇文章將會介紹如何幫寶寶選擇不刺激、又有充足防曬效果的產品,
那就趕緊往下看吧!
近幾年夏天溫度,一年比一年更加炎熱,不只要預防中暑,也應該要嚴防紫外線。
接收過多的紫外線,除了會曬傷,還會提高長雀斑、黑斑的機率,
以及對肌膚(皮膚癌)、眼睛(白內障)的健康產生威脅。
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,還是別偷懶,好好擦防曬比較好哦!
孩子幾歲才可以開始擦防曬呢?
美國醫學會以及台灣的食藥署一致建議
「如需使用防曬產品,建議使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」,
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有防曬需求,可以藉由帽子、長袖衣物等方法來保護寶寶肌膚。
如有疑問,建議徵詢醫師意見後再行動。
總而言之,如果想讓寶寶使用防曬產品,應該要使用適合寶寶的類型。
如果不小心選到了添加過多化學性成分的商品,
反而會給予寶寶肌膚太多負擔,造成本末倒置的局面。
為了幫寶寶安全地做好肌膚防曬,要注意以下幾個重點。
防曬成分可以分為「化學性防曬」以及「物理性防曬」。
物理性防曬(紫外線反射劑),指的是將紫外線反射出去,缺點是可能會有泛白的問題,
不過,對於皮膚刺激較低,也不太容易引起過敏反應。
化學性防曬(紫外線吸收劑),則是將紫外線吸收後,轉化成熱能釋放出來,
抗紫外線效果不錯,但給予皮膚刺激較強,有些人會因此過敏。
因此,要給寶寶用的防曬最好是選擇「物理性防曬(紫外線反射劑)」。
區分的方法很簡單,
物理性防曬產品包裝上會標示「物理防曬(不使用紫外線吸收劑)、Physical或Mineral」,
也可以看看有無「ECOCERT」歐盟有機認證機構的標示,
因為ECOCERT不會認可化學性的防曬成分。
以成分標示來區分的話,物理性防曬(紫外線反射劑)的產品,
成分會標明「氧化鋅」、「二氧化鈦」。
如果成分標示上寫著「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」、
「對苯二亞甲基二樟腦磺酸」等成分,
就代表屬於化學性防曬(紫外線吸收劑),要看仔細囉。
有的防曬產品,會標示UVA(紫外線A波)、UVB(紫外線B)、PA、SPF等等,
到底是甚麼意思呢?
UVA➡會讓肌膚產生皺紋、曬黑
UVB➡會讓肌膚曬傷、曬紅
PPD➡延長不被曬黑的時間(防UVA)歐美常用
PA➡延長不被曬黑的時間(防UVA)日本常用
SPF➡延長不被曬傷曬紅的時間(防UVB)
數字越高或+越多,代表防曬效果越好。
以成人來說,如果有長時間外出的需求,當然應該選擇防曬效果好的產品。
但若只是帶著小嬰兒出門走走的程度,大約SPF15左右、PA+~++就已經足夠。
即便是帶寶寶去海邊戲水、爬山等活動,也能夠以補擦的方式來防護孩子肌膚。
畢竟數字越大,給予肌膚的負擔也較多。
給寶寶買防曬產品,除了要小心注意成分之外,是否方便洗卸也同樣重要!
假設需要強力的洗淨方式才能夠將防曬卸除,恐怕會對於寶寶嬌嫩的肌膚產生一些傷害…。
而有的防曬產品具備防水效果,需要特別清潔才能夠完全洗淨,比較適合成人使用。
因此,建議選擇沖水就能夠洗去防曬成分的產品吧!
人工香精、人工色素、石油系界面活性劑、礦物油等等,
都可能會刺激肌膚,尤其是肌膚防護能力尚未發展完全的寶寶,
更是應該避免使用含有類似成分的產品。
順帶一提,即便是低過敏配方,也不是100%完全不可能會誘發過敏反應,
所以建議先進行肌膚測試,再大面積使用喔!
充分均勻塗抹,才能夠好好發揮防曬功能~
當然質地也要好推勻、不厚重才行,寶寶若感覺到皮膚不舒服,
會用手去抓,或是抗拒塗防曬。
為了不落到這步田地,推薦給寶寶選購質地輕透的防曬乳或是噴霧型,
前陣子清爽不黏膩的水感防曬噴霧更是在媽媽們間引起熱烈的討論。
ALOBABY的防曬水噴霧,使用的是溫和的物理防曬成分,並添加多種天然植物保濕成分
(包括:積雪草、黃岑、虎杖根、蘆薈等等),
質地薄透水嫩、輕鬆就能推均勻,改善了物理防曬產品的缺點——泛白問題。
不添加人工香精、人工色素、石油系界面活性劑、礦物油、PARABEN防腐劑,
且以清水沖洗即可洗淨不殘留,將給予寶寶肌膚的刺激降到最低。
另外,成分當中的藺花香茅油、迷迭香葉油,會散發出淡淡的清爽香味,
讓蚊子不太想靠近(蚊子不喜歡那味道)。
雖然專家學者建議寶寶6個月大再使用防曬,但因為ALOBABY成分天然,0歲就能安心使用。
如果擔心寶寶好動或是會抗拒,可以先噴在手上,再塗抹於寶寶臉龐~
服務時間
週一~週五 9:00~18:00
( 國定假日除外 )
- 代理商 -
台灣特思爾大宇宙股份有限公司